服贸会观察:“机器人医生”给你看病还有多远?
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(周奕航)在2024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,多家参展机构展示了加持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产品,有着诊断、手术、术后康复等功能的“医疗机器人”纷纷亮相。
中新经纬观察到,随着AI和医疗深度融合,“医疗机器人”的辐射面不断变宽,基本实现了从诊疗到康养的全覆盖。当医疗行业“卷”起AI,存在哪些挑战?
“医疗机器人”辐射面越来越宽
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展区,等待“机器人把脉”的体验者大排长龙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“三部九候中医四诊AI机器人”,是一款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灵巧手技术、智能成像分析技术、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辨证论治辅助诊疗机器人。机器人能在智能化获取中医望、闻、问、切相关信息的基础上,输出诊断、辨证、治法方药、养生方案等专业诊疗方案,为中医远程诊疗、基层社区服务诊疗等提供辅助。
体验者排队等待“机器人把脉” 中新经纬摄
“欢迎使用本系统。本次检测将按照先左手后右手的顺序进行。”中新经纬也在现场体验了“机器把脉”,填入个人信息后,首先会经历左右手各90秒的把脉环节,在采集过程中,工作人员会全程帮助体验者调整手腕位置,检测到的脉搏波形会呈现在电子显示屏上;把完脉完成后,再进行望诊环节,包含面诊和舌诊,最后再进行问诊。从开始采集到出具养生方案,全程需要10分钟左右。
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助理研究员王烨向中新经纬表示,这款中医四诊AI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医院,可以起到辅助医生的作用。对于部分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来说,这款设备也能为医生提供诊断和辅助建议。
三部九候中医四诊AI机器人 中新经纬摄
除“把脉机器人”外,诊疗机器人、手术机器人、康复机器人也在服贸会亮相。
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展区,许多人现场体验了“用手术机器人完成缝合手术”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展台负责人李佳鹤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,这台设备名为“思哲睿-康多腹腔手术机器人”,采用全球首创的双控制台“4+1”五臂模式,用于泌尿科、普外科、妇科、心胸外科等微创手术,可提供开放式3D高清术野,有效提升医生手术环境的同时,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便捷性、安全性和精准性。
“除此之外,设备的主操作手可以有效滤除医生手部震颤,540°旋转的精密手术器械超越了人手极限,主从直觉控制让各类手术更精准、更安全。在远程手术领域,该系统曾在2018年完成世界首例5G远程机器人手术实验,当前已完成医生在北京使用操作台,为远在海南的患者完成手术,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。”李佳鹤补充道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展区的“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”也引起广泛关注。在过去,患者因车祸、高处坠落等严重外伤导致骨盆骨折,医生在抢救过程中只能临时用骨盆约束带固定髋部,减少内出血,等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。有了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后,急诊医生在抢救生命的同时,可以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,借助机械手将骨盆骨折复位,复位精度可达毫米级别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处处长韦祎向中新经纬表示,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让几个机器手协调工作。“在传统骨盆骨折手术时,至少要三四个医生一起配合完成骨折复位,特别是对于复杂的骨折,对大家的技术和配合都是一定的考验;但对于手术机器人来说,只要设定好程序,它的四个机械手配合起来会非常准确。只需要一名医生带一名助手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。”韦祎补充道。
除诊疗、手术领域外,医疗机器人也逐步应用于康复领域。在膝关节康复训练过程中,患者坐在指定位置,将脚固定好后,通过机械臂的摆动完成屈膝和伸展的动作训练。
“这个机器人主要用于神经康复科和骨科运动医学科,针对人群是运动员或康复周期的患者。”现场工作人员表示,该设备的动作训练角度很科学,对于患者来说,在康复训练过程是无痛的;对于运动员来说,他(她)希望在某个角度发力,这个设备就可以在指定的角度和力度进行训练。
AI+医疗存在哪些挑战?
中新经纬注意到,在2024年服贸会期间,多家医疗机构展台将“人工智能”“大模型”作为关键词。
在韦祎看来,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,包括人工智能、物理、化学、工程学、数学等多领域的尖端科技汇聚到一起,最后在医学上形成产品。至于医疗机器人,它绝对不是某一个单一领域的专家能做出来的,而是将各个领域的技术凝聚到一起,最后才能形成产品面向老百姓服务。
关节置换机器人 中新经纬摄
韦祎指出,与人类相比,AI确实有过人的地方。比如人的视觉只能看到体表层面,外科医生的手即使经历了再多训练,在手术过程中,也会存在抖动的误差。而机器人则能超越人手和眼的极限,能把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做得很精准,能把一些人工不能做的手术做得很安全,降低了手术门槛。
“以前外科医生会提到有了医疗机器人,可能会出现医生失业的情况。但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,以前需要有经验医生操刀的手术,在有了医疗机器人后,一些‘小大夫’就可以直接完成,这也是质的进步。”韦祎补充道。
“AI与医疗相结合,这是一个趋势,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。”李佳鹤表示,我们通过对医疗机器人的研发,能对更加复杂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,帮助我们将新工科技术应用到临床当中,与临床的需求相结合,解决临床问题,造福患者。
至于AI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存在哪些挑战,韦祎指出,首先是医学伦理问题,其次是医疗成本问题。
“在外科手术中,虽然机器人能做的事情有很多,但与患者接触的步骤还是需要医生来完成。举个例子,我们有关节置换机器人,它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帮医生计算角度、调整位置,但最后与患者接触还是需要医生来完成。目前医学伦理是不允许机器人接触患者的,如果因为机器人故障引起了医疗事故,机器人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,它没有这个生物学属性。”韦祎补充道。